“潘君骅星”命名仪式暨庆祝潘君骅院士从事科研工作67周年交流会举行
时间: 2019-10-29  作者:   浏览次数: 1681

今c年5月,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发来贺电,祝贺国际编号为216331号小行星被命名为“潘君骅星”。发现这颗“潘君骅星”的近地天体望远镜,正是由我国著名应用光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现代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先进光学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苏州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潘君骅的技术支持才得以完成。1014日,在潘君骅院士90岁寿辰的喜庆时刻,“潘君骅星”命名仪式暨庆祝潘君骅院士从事科研工作67周年交流会在苏州举行。教育部现代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先进光学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钦华教授应邀参加仪式。



据悉,“潘君骅星”是紫金山天文台于2007115日,用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发现的。这台通光口径为1.04米的施密特型望远镜,是我国目前光学成像巡天领域里探测能力最强的望远镜之一,其研制过程得到了潘院士的大力帮助。后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发现的编号为216331号小行星命名为“潘君骅星”。处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潘君骅星”,在其轨道上不停地绕着太阳运行,永远闪耀在宇宙星空之中。

仪式由苏州大学党委书记江涌主持。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小行星命名委员会主任杨捷兴首先宣读了“潘君骅星”国际命名公报。紫金山天文台小行星基金会理事长赵海斌介绍了“潘君骅星”发现及轨道运行情况,并播放了轨道运行光盘。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吴雪峰向潘君骅院士颁授“潘君骅星”命名证书,并颁授命名铜匾。杨捷兴向潘院士赠送“潘君骅星”命名公报。紫金山天文台小行星命名委员会秘书长汪琦向潘院士赠送“潘君骅星”照片。赵海斌向潘院士赠送“潘君骅星”演示光盘。

中国工程院院士姜会林,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思源和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等分别致辞,一致表达了对潘君骅院士的诚挚祝贺和崇高敬意。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朱永田简要回顾了潘君骅院士的科研工作,并介绍了潘院士做出的积极贡献和取得的突出成就。

面对大家的祝词,潘君骅院士在会上发表了感言。他特别感谢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小行星命名委员会给予的荣誉,也感谢学校和相关单位组织协助命名仪式及交流会的举行。说到工作贡献,他谦虚地表示自己提供的技术帮助是有限的,他强调,即便是2.16米望远镜项目这样重要的科研成果,也是大家的功劳和团队的贡献。对于自己所做的工作得到认可,潘院士表示十分高兴。他说,只要是国家需要的,不管是哪个单位的事情,都会尽责去做,不计回报,不计个人得失。



随后,学校为潘君骅院士庆祝90寿辰。期间,王钦华代表教育部现代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先进光学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向潘君骅院士送上生日祝福,真诚祝愿他寿诞快乐、福寿安康。他说,潘院士您一生追光,积极倡导和实践我国光学系统采用非球面技术;为我国研制大型光学设备发明了一套重要的光学加工和检测技术,解决了各种光学非球面加工的关键技术难题;建立了我国大型靶场光学测试仪器的光学技术基础。您推动了我国光学加工和测试迈向世界先进行列,您也宛如一束闪耀的光照亮并激励着我们光学领域的后来者。他表示,衷心感谢潘院士对教育部现代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先进光学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创立、建设和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您的悉心组织、指导和亲自参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以潘院士为榜样,把潘院士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发扬光大,使我们的重点实验室在各项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情意浓浓,祝福声声。大家共同表达了对潘院士的崇高敬意,表示将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楷模,潜心工作、报效祖国、服务社会。潘君骅院士对大家的美好祝福表示谢意,并与来宾们共享生日蛋糕、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