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物理与金融
报 告 人:黄吉平 教授 复旦大学物理系
报告时间: 2014年12月3日(星期三)下午2:00
报告地点:物理科技楼101
报告摘要:当今,社会科学(例如金融学、经济学)的一些前沿研究常以自然科学为参照,例如建模、追求定量化、等等;而自然科学的基础正是物理学。本报告将系统介绍如何运用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探讨一些金融问题,一来期望把传统统计物理的研究范畴从无智能的物质系统拓展到有智能的人类系统,二来使得人们可以换个视角重新审视某些金融问题。在此,我将介绍什么是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并尝试用其探讨“看不见的手”这类广受关注的市场现象及其形成机制。本报告有助听众了解如何开展交叉学科研究。
个人简介:黄吉平教授现为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其后在德国马普学会高分子研究所做博士后、洪堡学者,各一年。2005年9月-2007年2月,复旦大学物理系研究员;2007年3月起,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2012年12月起,复旦大学物理系“谢希德青年特聘教授”。 2007年1月-2009年3月,复旦大学物理系副系主任。2009年6月-12月,美国哈佛大学物理系访问学者。研究领域:长期在软物质物理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发表论文:已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物理报道》(Physics Reports)、《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影响因子大于3的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四十篇左右。学术兼职:2012年起,担任学术期刊编委会成员:《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B》, 《Modern Physics Letters B》和《Frontiers of Physics》。2011年“经济物理学国际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2011年“第六届全国电磁流变液及其应用学术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2013年“第二届全国统计物理与复杂系统学术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2007年起,上海市物理学会理事。指导学生:至2012年7月,已经指导6名博士生和7名硕士生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其中一篇博士学位论文和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分别被上海教委和上海学位委员会评为“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一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2012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项目主持: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其中一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2项(其中一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霍英东基金会项目1项(“青年教师基金”),上海教委“曙光计划”项目,上海科委“浦江人才计划”项目和“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