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极端非线性光子学:从三维纳米制备到远程空气激光
时间: 2015-07-25  作者:   浏览次数: 1977

报告题目:极端非线性光子学:从三维纳米制备到远程空气激光

报 告 人:程亚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

报告时间: 2014年12月23日(星期二)10点30分

报告地点:物理科技楼101

报告摘要:自从激光问世不久,基于非线性光学效应的光谱表征与成像技术,就已成为探测物质的微观结构、电子特性和光学特性不可或缺的手段。针对这些重要应用,提升非线性光学过程转换效率至关重要,其途径之一是增加泵浦激光光强。然而,过高的泵浦光强将会引起非线性光电离,并进而对所研究的材料造成破坏。有趣的是,当超快激光与原子、分子、凝聚态等物质相互作用时,存在着一个狭窄的光强范围:此时材料处于即将被电离的边缘状态,然而又仍然保持着中性原子、分子的基本结构与物理本性。此时,物质与光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已达到了光强的“极端”的条件,从而导致一系列有趣的非微扰特征的非线性过程。本报告将介绍我们最近在透明光学媒介中观测或实现的若干极端非线性光学效应,包括玻璃中的纳米结构形成与大气中的无腔激光产生。

个人简介:1993年复旦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98年上海光机所获得博士学位,现为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发表SCI 论文100 余篇。据 Web of science 核心数据库统计,已被引2800 余次,其中完全他引1700 余次,当前H 因子30。应Pan Stanford Publishing 与Springer 等国际著名出版社邀请,出版英文论著2 本。应邀在Photonics Wes等国际光电子领域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100 余次。2007 年获中科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2008 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3 年入选国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计划,2014 年起任国家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获“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等。2012年当选为英国物理学会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