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亚洲量子信息科学会议日前举行
时间: 2012-09-11  作者:   浏览次数: 1639
  8月23日上午,第十二届亚洲量子信息科学会议开幕式在苏州会议中心举行。此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全球欧洲、北美、澳洲和亚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名国际顶尖专家,以及国内量子信息科学领域的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时会议还吸引了海内外国际著名公司,如惠普、华为、加星通讯、应用通信等参加。会议规模约180人左右,其中中方会议代表约120人,外国专家和学者约60人。会议由苏州大学作为主要主办单位。
   开幕式上,大会执行主席,联合国计算机研究中心专家J. Gruska教授,大会节目委员会共主席、美国科学院院士C. Bennett教授,大会会议共主席J. Kim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薛鸣球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节目委员会共主席和大会会议主席郭光灿教授,苏州大学副校长陈一星教授,大会主席、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朱士群教授出席开幕式并在主席台就坐。开幕式由朱士群主持。

  陈一星首先致欢迎辞,并对苏州大学的整体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他指出,本次会议以量子信息科学和技术为主题。量子信息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量子物理、计算机科学、数学和信息技术等学科。会议中将会有众多著名专家做大会特邀报告、口头报告以及一系列活动,将充分显示和讨论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希望能通过此次会议,各位专家到苏州大学指导工作,举行学术报告,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J. Gruska教授和C. Bennett教授也先后致辞,他们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希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并对参加本次会议的青年人给予了良好祝愿。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据悉,从8月23日-26日,各与会专家将在会议上交流量子物理,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以及和量子信息有关的新材料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内容涉及量子计算、量子信息论、量子密码学、量子通信、量子光学、核磁共振技术、量子处理器和量子编程等。量子信息科学和技术领域的9位国际著名学者将在会议主会场作大会特邀报告,介绍国际上量子信息领域理论、实验和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有42个口头报告和52篇张贴报告通过了节目委员会成员通过专家评审遴选确定。大会口头报告将根据报告内容分别在2个分会场进行,张贴报告在主会场分两场展示。

  此次国际会议的成功举办,扩大了苏州大学微纳光学优势学科、光学工程及物理等学科的国际影响,进一步加强了微纳光学优势学科的国际合作与交流。